美文

诸子散文经典读后感作文

诸子散文经典读后感作文


诸子散文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因而促进了诸子散文的发展。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这个时期主要作品中的《论语》《老子》都用词简约,含义深刻丰富。

《墨子》基本形成论说文的形式。

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等,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论说畅达有力。

第三个时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其代表性文章都写得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笔流畅,逻辑性强。先秦诸子的散文是阐述哲理的理论著作,但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诸子散文各有特色,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在战国诸子著作中,以《孟子》和《庄子》的文学价值最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重要。

《荀子》和《韩非子》则以论说文见长,它们对后来论说文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孟子的文风以辩论见长,写得刚柔相济,曲折尽情,波澜壮阔。

孟子的议论文“鱼,我所欲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是其代表作。

《孟子》的议论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有时也用寓言来说理,如“揠苗助长”和“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

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宋古文家如韩愈、苏洵、苏轼等,不但在思想方面受到他的影响,在文章方面也效法他。 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庄子的散文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和“言”三部分。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幻想故事,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其中有许多只是作者的假托。“言”是抽象的论说。

庄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寓言和重言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秋水》和《逍遥游》就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给后世文学家以极大的启发,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

在战国诸子中以庄子给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读后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

简答诸子散文的特点

诸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诸子散文中,首推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各具特色,下面分别略作介绍。

  《论语》一书颇具哲理,虽然行文质朴简练,自然无华,但非常耐人寻味。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可忍,孰不可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都是广为流传的妙语。

  《孟子》是继《论语》后的另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从散文的角度而言,《孟子》的主要特点在于文笔雄健,铿锵有力,以气势见长。比如《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一段,又如《告子下》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节,都一气呵成,读之几乎令人无喘息之机。

  《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劝学篇》,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见解,强调了“学不可以已”,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效法。在《富国》、《王霸》篇中,纵横于古今,引述历代兴亡鉴辙。而《天论》篇,则探微抉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常”之旨。文章气势雄浑,为其他诸子所不及。

  《老子》一书为道家鼻祖,旨义深邃玄奥。从散文的特点来说,它堪称“清远”二字。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如“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文笔简净,声韵优美。《老子》主要内容不是文学作品,但它为文的这种清远风格,追随者还是不乏其人的。

  先秦诸子之中,就文学角度而言,最有影响的是《庄子》。陆德明《序录》曰:“庄生宏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它行文的主要特点在于“恣肆”。读《逍遥游》,小到杯水芥舟,大至“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从“朝菌不知晦朔”的“小年”,到“八千岁”为春秋的“大年”,随思信笔,纵横恣肆。又如《外物篇》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牛害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也极尽想象之能事。鲁迅先生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韩非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峻削”。分析精辟入理,严峻峭拔,读之颇有刻骨铭心之感。比如《亡征》篇中,从开卷第一句“凡人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如此而下,一连四十余个“可亡也”,条分缕析,步步深入地罗列了各种亡国之征,好像连天波涛,一浪接一浪地扑面而来。又如《说难》、《备内》两篇中,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各种权术,淋漓尽致地撕去了“仁义”的遮羞布,赤裸裸地把社会的隐私公诸于光天化日之下!至于《显学》、《五蠹》为文的深刻严密,已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

  《墨子》为文的主要特点是“质朴”。比如《非攻》篇,以“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开始,平铺直叙,通过层层推理,说明攻战之不义,强调了“非攻”的主张。又如在《公输》篇中,从以千金聘公输盘杀人而公输拒之说起,论证了公输的自相矛盾。而《兼爱》篇则论述了欲治天下,必“不可以不劝爱人”的道理。文章说理明白,绝无丽辞铺陈。

  以上是先秦诸子各派散文的主要特点,而它们的共同特点还有逻辑精密、富于论辩性等等。

吕氏春秋是诸子散文还是历史散文

吕氏春秋是诸子散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1]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劝学是先秦诸子散文吗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也可以归为历史散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先秦诸子散文的翘楚之作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文集。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诸子散文名词解释

1、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2、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

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历史散文”历史作用:

我国古代的叙事散文在历史著作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渊源则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成熟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地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

《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

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

《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家所秉承。

《战国策》的纵横家雄辩余风,直接影响到汉初贾谊、晁错等政论作家。而唐宋以来的著名古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无不师承先秦历史散文。

他们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论在语言上,表现方法上,很大程度上受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例如,韩愈虽说"左氏浮夸",而其《董公行状》的辞令却与《左传》风格极为近似。

柳宗元在所谓"圣人之道"上曾经非难过《国语》,但在文章上却承认其"深闳杰异",并主张"参之《国语》以博其趣"(《柳河东集·答书中立论师道书》),可用《左传》、《国语》之辞(《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书》)。

至于苏氏父子,受《战国策》影响尤为明显。苏洵的《权书》、《衡论》以及其他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

《志林》诸论及其他策论、上书等,都在学习《战国策》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

可以说,《晏子春秋》直接启发了后世文言小说的作者,而《穆天子传》、《逸周书》则可视为后世说唱文学的滥觞。

先秦十部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主要趋势是由语录体、对话体向专题论文发展,说理由简括而趋于详密,文辞由简约而趋于富赡。

十部为:《管子》、《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鬼谷子》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代表三部:《论语》、《老子》、《墨子》。

战国中期代表两部:《孟子》、《庄子》。语录体仍旧通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战国后期代表三部:《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转变成专题论著(学者个人论文集)

诸子散文成就最高的

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韩非子》

诸子散文的子是什么

这里的子是一个人称代词,是古代对于人的尊称,指代的是老师或者道德学问水平很高的人。题目中问到的诸子散文,主要指的是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列子、鬼谷子等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所作的经典文章。具体而言,这里面的子指代的就是像孔子老子等老师或者说道德高尚、学问高超的人,是对于人的一种尊称。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