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李花散文(李花散文诗)

李花散文(李花散文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花散文,本文共12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 李花散文

李花散文

李花开了,在这个还有点微凉的初春,朵朵纯静,朵朵洁白,迷醉的姿态,还有那诱人的芳香。漫步在李花开满的院子里,在春意的繁盛里徜徉,久久不忍离开,眷恋花瓣,随一阵清风轻轻扬扬,撒满一地,染一头鬓白的发霜。

一个人的世界,在音响的歌声中沉醉。那些陈腔滥调的歌曲,久而久之,竟也被绵软的耳朵听成了经典。漫步一条泥巴小路,鸟雀总是不倦地欢呼,仿佛争论着这平凡的一生,到底应怎样度过。

站在李花树下,一阵风过后,凌乱的花瓣已经染了一头。感叹时光的轻逝,在一声一声野獾的啁啾。

时常怀念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女孩头插野花扮新娘,男孩手捧折枝的李花做新郎,唱着不成调的歌曲,走进“婚姻的殿堂”。其实那只是一座破庙,以前供奉过观音菩萨的塑像,可后来不知被谁偷攫去卖了,也不知卖了多少钱,能卖多少钱;听说好像是古董,年代有些久远。

那些欢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都长大了,成就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些欢乐,成为童年里缅怀的最快乐的时光!

村里人大抵是不喜欢花,有土地拿来种花,还不如多种点粮食。很多鲜妍妩媚的花,开过一季之后,就被主人连根拔了。残枝断叶的,偶尔还能存活,没人呵护,经不起散放鸡群的折腾,太阳出来一晒,就蔫了。

种花的人,在这里,基本没有。闲散的人也习惯了出门四处走走,逢人谈山论道,对于花这种事,只字不提。

以常认为,花开多少,果实就会结出多少。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花开得再多,到花事谢灭之后,不结一个果实的树子不在少数。花的职责在于开到荼蘼,至于果实这回事,当是果子自己的事。终究是每一个果实里,都结出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倾听夜晚淅淅沥沥的细雨,静卧在床,好像听出了细雨的嘴里在咿唔着些什么话,可也始终听不明白,它到底对大地的万物说了些什么。

李花绚烂,终究没人前来观赏。又或者匆忙的脚步,不停地前往、踏响,斑驳了这一季又一季沧桑;美丽的忧伤。拨响蝉翼的序曲,将春意的温暖,义无反顾磅礴地奉献给大地。热情,是血液里绽放的花。

像雪花一样,风起,一阵又一阵飞r。播撒柔情,耕种希望,和地里的农民一道,谱写生活的乐章。

艰涩始终是心头的感觉,藏在心里的疼,从不轻易道出,竟有时无意被人追问,恍然间不知从何说起。生活的日子,刻在骨子里的疼,却微笑着面对时光,成了幸福路上最夯实的铺垫。

变化,在弯曲的指尖。颤抖的双眼,竟也被微风挂过感动,溢出温婉的泪涟。冰凉蒸发,在李花飞遍的树下。流年的伤感,书写一世的圆满。你我修行一场,得以共煮风霜,在冷风尖厉的夜晚,诉说忧伤。

绕过千踅万折的路口,只为与你重逢,这一刻,人去楼空,人嘴缄默。花红,醉于杯间,唇抹笑靥,淡淡甜。

在你衣边沉湎,醉一世红颜。纯白,仍是你交付于我,此生从不敢违背的誓言,点清露颗颗,挥手,低眉,在微风里,缠绵、辗转尘世的温柔!

篇2:庙安李花散文

庙安李花散文

今年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庙安乡李花节盛典,醉在李花盛开的丛林里。

从县城出发沿东林进入庙安乡,一路随处可见“李花节欢迎您”的醒目标语,引领着前往盛会的方向。硬化路两边坡地里,处处是李花盛开,雪白的花朵在微风的抚摸下,频频点头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车子行驶至八庙村地界,就闻听到李花节盛会现场传来的歌声,蒋大为老师的歌声飘进了车内,传入我的耳膜。我忙探出窗外望去,只见连片千倾的李花海洋中间,搭建了一个演出和会议用的台子,黑压压的人群已在台前站立,黑压压的一片。当推开车门,眼前的花海雪白如雪,夺目耀眼,一阵阵清香扑入鼻腔,让我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庙安是脆红李之乡,也是西瓜之乡,全省闻名。春天的来临,满山遍野皆是洁白的李花,有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漫山遍野飘浮白色的云,煞是喜人。该乡清末建场,1932年置庙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1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0.7万。天(生)庙(安)公路直通。辖八庙、洞子、南垭场、龙潭河、木桶、胜观、江山7个村委会。如今,当地水果品种涵盖有西瓜、猕猴桃、樱桃、梨、李子、侧耳根、甜瓜、柚子、石榴等31个,形成“农民+协会+公司”的模式。成功注册“庙安水果”商标,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地。

离十点半的开幕式还有半小时,我架好摄像机,独自在一棵李树下抽着烟,欣赏着洁白的李花,看着看着,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桂花坪,见到了父亲栽上的李子树,开着洁白洁白的花,吃着甜甜的果。老家房前屋后的李子树,是父亲十多岁栽下的,后来我也栽种了几棵。老家的李树从小到大,没有像现在庙安的李树修剪过,任其自由生长,因此长得十分高大,枝条茂密,结的李子挂果多,果子却比较小,没有庙安的李子大。品种有甜得醉人的青脆李,有甜中含酸的鸡血李,有收割麦子时成熟的麦李,有硕大而圆润的铜鼓李,有里面含油脂的,本地人叫的“唛唛李”。我那时人小贪吃,趁着大人们不在家时,把屋前屋后的苹果、桃子、李子、樱桃等几十种水果一一偷吃,品尝了每种果子的味道,但李子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尤其是青脆李,那个清脆,那个香甜,那个余味无穷的细嫩,让我每天把灿烂写在脸上,满足甜在心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小学上初中到高中,掌握了一些关于水果的民间谚语,如“桃打摆,李拉稀,碰到杨梅多吃些。”开始还理解不透,至于桃子,吃多了会不会打摆子,我不知道;但是,李子吃多了会不会拉肚子,也还没有在自己身上应验过,因为小时候我就常常坐在李树的丫枝上,从这棵李树爬到那棵李树,就像猴子一样,吃着李子,一直吃个不停,却从来没有坏过肚子。所以,民间的谚语也有失真的时候。而且,据医书记载,李子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利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骨痛、水肿、糖尿病、赤白痢、小儿丹毒、赤白带下等病症。因此,如果有缘,碰到李子,我们还是可以“多吃多占”,大饱口福。至于杨梅,我不喜欢,这果子吃起来酸溜溜的,但很多女孩爱吃。

李树,李花,李子,和李树暗绿的叶子,构成了我人生的整个记忆。三十多年前,我就是在李花盛开的环境中慢慢长大,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走出了我故乡的村庄。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欣喜的看到了庙安人民在自己的承包地里,连片种植了一片李树,打出了“春赏花,秋摘果,冬赏雪”的旅游发展思路。

正当我还在沉溺于过去的联想时,主持人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十点半到了,李花节的序幕拉开了,县文化馆四下乡文艺演出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独唱《庙安李花美》、舞蹈《天然气之歌》、小品《梅送钱》等20多个节目,把现场热闹得巴掌像雨点似的接连不断。

节日庆典结束后,我走在了婉转的硬化路上,两边李树成行,李花一簇簇、一丛丛、连片跳入眼帘,犹如洁白的婚纱,把美丽的山村装扮成一个娇羞可爱的新娘。远近的.房屋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落落大方,一派喜人景象。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诗中描写李花:“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眼前的李花,如同韩愈描写那样繁花似锦,令人眼乱情迷。满树繁花,一如冬天层层白雪覆盖,却依旧掩不住花蕊上怯怯露出的粉红,丰姿绰约含羞待放的嫩白,还有婀娜多姿仪态万千的鹅黄花蕊。枝桠间,她们背靠背,肩并肩,手拉手,像是亲密无间的姐妹们诉说着心里话。处处暗香浮动,自然而然招来了蜂引来了蝶,只见蜂蝶无数,蹁跹起舞,嗡嗡之声时缓时疾,不绝于耳。偶有春风吹来,顿见万头攒动,细碎的花瓣轻舞飞扬,飘飘荡荡,落地无声……

欢声笑语的村民纷纷走来,他们一边躲闪着镜头,一边招呼我们到农家乐喝茶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跟着一群欢快可爱的孩子们走进农家乐,只见宽阔的四合院子里干净整洁,柴垛整齐,大红灯笼、喜庆的春联依旧透出几分过年的气息。进得农家乐,主人甚是热情,忙不迭端来热茶。中午,我们在院坝里一边吃着可口的农家饭,喝着本地的粮食酒,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着天。

吃过午饭,坐在新搭建凉亭的木椅上,放眼望去,远山如黛。四周绿绿,生机盎然;置身于此,李花摇曳,芳香四溢,我的内心充盈着温暖和幸福。

流连在庙安的绿海、花海、香海中,我想,在这青山绿水间,再搭建几处农家乐,修建一个旅游中心,远离城市浮华,抛弃功名利禄,每天读书写字,乏了看李树花开花落,闲时给李树除草施肥,当是最美好的事情!

篇3:紫叶李花赋散文

紫叶李花赋散文

在我小区的花园里有一排花树,每年这个季节都开花,虽小但却美丽照人,前几年没怎么注意,今年春天的一天刚打开窗子突然一股淡淡的清香破窗而入,我闻香而寻才知道是从这排花树中飘来的,遂关注起来,每天早上起来都到花树跟前去仔细观察欣赏一番,果然有所收获。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一身休闲的缓步来到花树丛中 ,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先我一步也在全神贯注的欣赏这些花树,老者看上去精神矍铄,一副很干练的样子,我边欣赏边和老者攀谈起来。

老者说他是刚从园林处退休的,因为职业的关系平日里喜欢养花养草的,对植物和花卉有着很特殊的感情,于是就和老者谈起了这些花树----

他说,“这叫紫叶李,也叫红叶李,”接着介绍了花树的形态特征,他说:“这种树属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枝条细而修长,暗灰色,有时有棘刺;小枝暗红色;冬芽卵圆形,有很多瓦状的鳞片排列着,紫红色,有时鳞片边缘有稀疏缘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极稀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先开花后长叶,开始的时候叶片呈绿色,慢慢的开始变成酡红色,最后红紫色,直到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更是美丽无比……”说到这里一个十岁左右穿着亮丽的姑娘走到老者身边喊了一声:“爷爷,妈妈叫你回去吃饭!”我于是和老者相互告别后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我查阅了家里所有与花卉植物有关的资料发现竟然和老者说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我被老者渊博的知识和超强的记忆所折服。

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来到郊外一个较大的植物园,走进植物园,一片雪白亮丽吸引了我,走进花园深处,一片艳丽的鲜花开在春日阳光下煞是好看,远远望去白的像雪,娇小的花瓣像汉白玉雕琢一般,又像涂了一层蜡,近看似淡淡的黄,一簇簇,一串串,在春风中摇曳着,好像再告诉春天“我来了!”

原来是紫叶李……

紫叶李花开在仲春季节,并且在叶片出来之前开放,花瓣凋谢之前叶片才慢慢地吐出鹅黄的嫩芽;在她含苞怒放之时,较小的花蕾,白里透着淡淡的红紫色,花蕾的'尖端呈浅黄色,远看又呈亮白色。花蕾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酡红色的外衣,她们毫无规则的长在修长的花枝周围,一串一串的,修长的花枝连同含苞的花蕾伸向天空,好像她们在向太阳招手致意似的。 当紫色的叶片缀满花枝的时候这些美丽的花瓣在春风的吹拂下已悄然凋落。她在百花开后悄悄的绽放,又在百花凋落之前默无声息的退场,她短暂的生命也曾经点缀过万紫千红的春天。虽然花期短暂,却无怨无悔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靓丽青春。

我边走边欣赏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拄着拐棍,站在花丛中面带沉思和哀伤的表情,我于是和他搭讪起来,老人家用颤巍巍的声音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他是中国远征军里的一员,在一个春天的夜里,他所在的部队和日军发生了一场很残酷的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最后日军被打退,二十多个人只剩下他和四个战友,硝烟散尽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疲惫中醒来的时候竟然是满山的紫叶李花;在枪林弹雨中那些紫叶李花被打的一片狼藉,那些残枝败花落在战友们的身上;他们五个人含着眼泪、忍着饥饿把牺牲的战友葬在了那片紫叶李花丛里,然后又砍来了很多白色花枝埋在了战友的坟上。他说,二十多条鲜活的生命,最大的才二十八岁,罪恶的战争啊……

老人家边说眼里已经流出了晶莹的泪花并且带着很伤感的表情,他说:自从这里有了这片紫叶李,他每年都到开花的季节来这里,看到这些紫叶李花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战友,他对紫叶李花有着深深的感情。

我赞美过艳丽的桃花,桃花不比她娇媚;歌颂过傲雪的梅花,梅花不比她谦和,我也赞美过幽香的兰花,但兰花不比她清雅,更赞美过翠竹,可她比竹子挺拔中含有些许的柔美。

紫叶李花虽名不见经传,从没受到过文人的青睐,也没有丹青高手眷顾过,更没有诗词歌赋来歌颂过她的事迹。但是,听了老人的一番话我以为她是百花之中最美的花,她比梅兰竹菊更值得青睐和眷顾,更值得泼墨而歌!

深夜不寐,感慨盈怀,遂写《紫叶李花赋》以餐那些为和平捐躯的英灵们。

篇4:忆李花抒情散文

忆李花抒情散文

李花开放的季节,在这个初夏的开端忆起,已然遥远。一览过往,其实不远,不过几月之隔。

喜欢她的白,像天上的云,停止流动,住上枝头。悄然装点着山岭的静默,浪漫而孤独着;

喜欢她的艳,美丽而不妖娆,素洁装点一树的纯情。展开怀抱,拥抱春天的字句,句句入眼。

美丽在静默中升华,一树一树,花瓣知心,温暖着日子,轻轻划过心间,荡起微微的涟漪。

美丽的风景都有一种孤独的矜持,让人只能远远观望,无法靠近。距离产生美,想要伸出手,却发现触手不及。

微风揽着她的腰,在唯美时空中招摇。

在这个入城成为一种潮流的时代,村庄自然多了一份宁静的'美好。仿佛能够听见,偶然西风吹起,在李花耳边彼此胶结的话语。

自然雕刻的细腻,一朵花,便美了一枝萧条的岑寂。低眉看尘,舞弄烟云一粒细小的微尘。

不活在任何人的眼中,人生就不会累,就不会在疲倦中迷茫。在自我的眼中,东奔西走。

不惹是非的优雅,走过年轮,轻拂时间的眉眼,摒除过往,一任春天,扎根牢固,坚守自己的位置。

世间的变幻无常,足以将一切的永恒摧毁。那些已经远去的,也只好放下,在属于自己的一亩田地里耕种,收获。

来到人间是一次满足,看一看行人,各自奔波,甚而来不及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便成了遗憾,永远留在了心间。

总有一个秘密来不及公开,那个人就已经远走。那时李花开满枝头,随一阵风落下,飘满了她的发。那一刻,是我记住她最美的年华。

转眼,就像已过去了许多年,那些还未老去的誓言,如今只好斑驳。依稀在梦中,追觅她的影踪!

堆叠的回忆早已无法理清,那些美好的片段,散落一地,轻拾起,竟也无法还原起关于曾经哪怕美好的一个故事。

有始无终,结局叹惋,欷歔。春天,也曾来过,将我身边的岁月装点得如此美妙,只是,我那时年少无知,不曾觉察罢了。罢了,也只有在叹息里找回一丝慰藉,当作向前的勇气吧?

来年的李花树下,那一抹白会点染谁的发梢?风光依旧好,人也没老,我们都还安好,一起看李花,采撷一朵芬芳,娇艳你的脸。毕竟一起走过的时光,都是散落在一个人的路上,让人如此眷恋,彷徨。

篇5:李花雨抒情散文

李花雨抒情散文

早晨起床,拉开窗帘,我向外望去,只见雨丝斜斜,顺着温柔的春风扬扬而下。这场春雨来的真及时,前几天受北方沙尘暴的影响,整个城市被灰尘包裹,尽管窗户紧闭,家里的桌面上还是积着一层灰尘。好在这场及时雨洗刷了城市的天空,还给我们一个清新的空间。

我吃完早饭,撑着雨伞,踏着春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上班去。走到小区的'马路上,忽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纷纷扬扬的李花和着春雨飘扬着,嫩白与浅红相间的花瓣,张开翅膀,洋洋洒洒地飘向地面,地面积着厚厚的李花,像一块天然的花地毯,清雅美丽。忽然想到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虽没见到梨花盛开的景象,但被眼前的李花却深深的感染了。李花虽不是一夜开来,却也是“忽如一夜春雨来,千朵万朵李花飘!”好一场李花雨啊!

我索性收起雨伞,置身于李花雨中。李花雨落到我的头上,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是李花和春雨的杰作,任何高贵的香水也是无可比拟的;李花雨落到我的身上,立刻为我衣服的单调色彩锦上添花;李花雨落到我的鞋子上,就像是古时心灵手巧的女子绣出的绣花鞋。我伸出手来,接住李花雨,清凉的感觉直沁全身,细看小小的、薄薄的花瓣,嫩白与浅浅的红晕相得益彰,真如宋朝朱淑真所写“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李花是朴素的。它没有桃花鲜艳,没有梨花盛白,古人写李花的也不多,今人也被众多的“名花”眼花缭乱,无暇注意到李花,我也是,在这之前,我从未认真的欣赏过李花,虽然道路旁的李树已栽数年,但我一直没有注意它;李花是平凡的。虽不能跟名贵的花草树木相媲美,但它却是另有一番美丽,清雅脱俗,原始的美,不加任何修饰的美。它一直默默地存在于城市中,开花,结果。

此时,风大了起来,李花雨变得更密集了,地上的“李花毯”越来越厚,均匀而平整,叫人不忍心踩上去,我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不得不走出李花雨,继续向前走。一路回头,李花雨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

这个春天,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见到了李花雨。这个春天是美好的,一如李花雨美丽、清新,让人憧憬!

篇6:韩愈李花

,是两首古诗,为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两首诗主要写李花是一首咏物佳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李花二首

作者:韩愈

【其一】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其二】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注音:略

翻译:无

李花二首赏析:

这首诗写得精妙奇丽,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诗歌前段着力摹写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真是灿烂辉煌,令人魂迷眼乱.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可称咏物佳作.

“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实未领会作者深意.“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皎洁与繁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形象地表达出来.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 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读退之李花诗》云:“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并有小序:“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惟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风揉”五句,力写李花“缟夜”的情景.诗人在低徊叹赏:城西的李花啊,和煦的春风在抚摩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涤它,李花白得连雪花儿也比不上.繁密的花树林,望去象无际的波涛,在空中翻腾涌动.看,这是何等瑰丽的景象!古来咏花之作,每偏于纤巧仄媚,而韩愈却以如椽之笔,写奇壮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阔,具见韩诗“思雄”、“力大”的特色.诗人接着写道:朋友,您知道这儿的李花象什么呢――那亿万朵洁白的花儿,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鸡误以为天明,都惊觉而啼,官吏们因此也纷纷起床了.此数语浓墨重彩,正是韩愈善用的“狠”笔!“群鸡惊鸣”之语,想象怪奇,把李花的“缟夜”渲染到极至.

韩愈是写文章的大手笔,很讲究谋篇布局,法度严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段每句,都要安排得法,以使文章变化多姿.“群鸡”一句,似虚似实,正是上下接榫之处,仿佛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紧接“金乌海底初飞来”句,由虚写转为实写,由夜晚写到清晨,接得非常自然,韵脚也由仄韵转为平韵,声情一致,音节谐畅.我们看,诗人是怎样描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话传说中的金乌――太阳,刚从海底飞来,半天空红光散射,青霞披开,使人眼乱魂迷,无法逼视――啊,阳光正照耀着千万树李花,繁密成堆!诗人以厚重的笔触和浓烈的色调,描绘了阳光、云彩和花树交相辉映的丽景.诗中这无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现了韩诗“放恣横从,神奇变幻”的艺术特征.

“念昔”句以下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兴怀,今昔对比,自伤身世.诗人回忆起往日少年时候,爱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春花,开怀畅饮;自从流落不遇,百忧交集,要去看花时,未到已先想着回家了.而今从阳山贬所量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谪的经过,不禁感喟苍凉.末四句更跌深一层,写自己今日尽情对酒赏花,是为了不忍辜负春光,让美好的花儿寂寞地零落在黄土里.这一段抒发个人的感慨,全用散文化笔法,而依然有着浓郁的诗味.“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等句,虚字的使用尤为妥贴.如方东树所云:“其于闲字语助,看似不经意,实则无不坚确老重成炼者.”(《昭昧詹言》)

此诗上半段,造意奇特,气象雄浑.诗人以劲健之笔描写绮丽的景物,发掘出常人所未曾领略到的自然的美.诗中的奇思壮采,浪漫的情调,宏阔的意境和难以捉摸的纷繁的艺术形象,都表现了诗人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如用翻空的波涛形容李花林,写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鸡惊鸣等,都是戛戛独造的未经人道之语.然而,正如李黼平《读杜韩笔记》指出的,这些诗句“可谓工为形似之言,而诗之佳处不在此”.诗人写李花,也是在写自己.上半篇极写李花的洁白与繁茂,我们不也可以联想到诗人那惊众的才华吗?时当盛年的诗人,胸怀着匡时济世之心而处于无用之地,他只惋伤光阴的浪掷,大丈夫志业无成,故在诗中借花以寄个人的深慨.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诗语质朴,与上边华赡的写景语恰成强烈的对比,而诗中有文,则辞气更为流畅,感情也显得更为浓挚了.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云:“此诗妙在借花写人,始终却不明提,极匣剑帷灯之致.”如宝剑在匣,华灯在帏,而剑气灯光却若隐若显,给观者以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这正是此诗高妙之处.

韩愈主要功绩:

政治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对于韩愈对待藩镇割据的态度,郭预衡指出:韩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藩镇割据,而歌颂平叛的胜利;赞扬主战派,而批评主和派”,认为“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立场,不应因为碑文少写了李逯功便加以贬低”,而且他“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还不仅表现在平定淮西的一时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文学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还应用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

唐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时人指责。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则另撰《顺宗实录》三卷。

个人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曾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苏轼称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篇7:李花作文

他,性格豪放,重情重义;他的诗,风格飘逸,浪漫洒脱。他在人间走了一遭,留下了无数经典。他的诗纤尘不染,不沾丝毫污邪,正如他的名字——李白。

“李花”怒放一树白,是他幼时的诗,亦是他名字的由来。李花怒放,一树雪白,多美的场景啊!他的诗,伴我成长,每每诵读,都别有一番韵味。

读他的诗,我感悟到的是惜别时的情真意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凸显的是临别时对友人深深的不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凝聚的是对朋友沉甸甸的惦念与祝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的是面对朋友离去的慨叹;“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矩长”是他对离别的感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是一幅孤独苍凉的送别图,多么感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忙碌。常常忘记了友情,是李白笔下的“汪伦送我情”给了我提醒,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重视友情;常常忽略了真情,是李白笔下的“愁心与明月”给了我启示,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在乎真情;常常熟视了离情,是李白笔下的“长江天际流”给了我感触,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惦念离情。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深厚友情的感动。

读他的诗,我感悟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妙。“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山水的悠雅;“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江水的辽阔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出的是自然浪漫形象的缥缈,多么动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枯燥。常常忘记了悠雅,是李白笔下的“平羌江水流”给了我启发,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松自己;常常忽略了辽阔,是李白笔下的“一片日边来”给了我启示,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宽自己;常常熟识了缥渺,是李白笔下的“己过万重山”给了我感悟,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开自己。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奇特的自然之旅。

李白的诗不仅让我感受了友情的感动,让我体验了自然的旅程,他的诗更是他人格的映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高洁傲岸的李白的体现;“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是沉郁悲愤的李白的体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豁达自信的李白的体现……多么引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庸碌。常常忘记了正直,是李白笔下的“安能摧眉折腰”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刚正不阿;常常忘记了执着,是李白笔下的“路远魂飞苦”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执着奋斗;常常忘记了坚持,是李白笔下的“破浪会有时”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坚持信念。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人格的芬芳陶冶。

历史似李树,经典如李花,李白的诗便是其中最白最美的。李白的诗照亮了历史,也陪伴我成长,影响了我的一生!

篇8:李花作文

又是一年初夏,屋前的李树开花了,白嫩嫩地点缀在一簇簇的绿意中,清新,淡雅!童童在树前愣神片刻,又沿着小道向屋后走去。一根桃树桩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她仿佛又看到当年在盛开着桃花的树下,奶奶手里拿着一个苹果正向她招手。

“童童,快过来,奶奶这里有苹果吃。”“哎,这就来!”夏日的傍晚,奶奶总是拎着一桶刚从河里捕来的鱼,走上这条小路,向童童摆摆手中的小桶。“童童,要不要来看看奶奶刚捕的鱼啊?有小半桶呢!”“真的吗?快给我看看,快给我看看!”

秋天,稻子丰收后,奶奶便开始和爷爷张罗着把稻子摊在小路上晾晒,童童便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时奶奶向童童招了招手,“童童,来帮奶奶一起干活。”“好嘞!”童童蹦跶着过去。小路被金色的稻谷铺满了,仿佛是一条通向神秘世界的通道。

冬天的.时候,难得下了一场雪,童童兴奋得手舞足蹈,赶忙拉着奶奶跑去小路。“奶奶,奶奶,我们来堆雪人吧!”“好,奶奶这就和你一起堆一个最大的雪人。”祖孙俩嘻嘻哈哈的,没有一会儿工夫,小路上就多出了四五个雪人,大的、小的……

篇9:李花作文

他,性格豪放,重情重义;他的诗,风格飘逸,浪漫洒脱。他在人间走了一遭,留下了无数经典。他的诗纤尘不染,不沾丝毫污邪,正如他的名字——李白。

“李花”怒放一树白,是他幼时的诗,亦是他名字的由来。李花怒放,一树雪白,多美的场景啊!他的诗,伴我成长,每每诵读,都别有一番韵味。

读他的诗,我感悟到的是惜别时的情真意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凸显的是临别时对友人深深的不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凝聚的是对朋友沉甸甸的惦念与祝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的是面对朋友离去的慨叹;“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矩长”是他对离别的感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是一幅孤独苍凉的送别图,多么感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忙碌。常常忘记了友情,是李白笔下的“汪伦送我情”给了我提醒,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重视友情;常常忽略了真情,是李白笔下的“愁心与明月”给了我启示,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在乎真情;常常熟视了离情,是李白笔下的“长江天际流”给了我感触,让我懂得了在成长路上一定要惦念离情。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深厚友情的感动。

读他的诗,我感悟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妙。“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山水的悠雅;“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江水的辽阔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出的是自然浪漫形象的缥缈,多么动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枯燥。常常忘记了悠雅,是李白笔下的“平羌江水流”给了我启发,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松自己;常常忽略了辽阔,是李白笔下的“一片日边来”给了我启示,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宽自己;常常熟识了缥渺,是李白笔下的“己过万重山”给了我感悟,让我知道了在成长路上要放开自己。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奇特的自然之旅。

李白的诗不仅让我感受了友情的感动,让我体验了自然的旅程,他的诗更是他人格的映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高洁傲岸的李白的体现;“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是沉郁悲愤的李白的体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豁达自信的李白的体现……多么引人!

现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很庸碌。常常忘记了正直,是李白笔下的“安能摧眉折腰”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刚正不阿;常常忘记了执着,是李白笔下的“路远魂飞苦”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执着奋斗;常常忘记了坚持,是李白笔下的“破浪会有时”让我明白了在成长路上要坚持信念。

在成长中,我感悟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人格的芬芳陶冶。

历史似李树,经典如李花,李白的诗便是其中最白最美的。李白的诗照亮了历史,也陪伴我成长,影响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