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季氏将伐颛臾》[先秦]原文全文对照翻译和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先秦]原文全文对照翻译和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译文和注释

  季氏¹将伐颛(zhuān)(yú)。冉(rǎn)²、季路³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¹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²冉有:名求,字子有。³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⁴见:谒见。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¹?夫颛臾,昔者先王²以为东蒙主³,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何以伐为?”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¹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名词作动词,责备。²先王:指周之先王。³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⁴是:代词,这,指颛臾。⁵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⁶何以:以何,凭什么。⁷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¹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¹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¹有言曰:‘陈²力就³,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¹⁰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¹¹出于柙(xiá)¹²,龟¹³¹⁴毁于椟(dú)¹⁵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¹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²陈:施展。³就:担任。⁴列:职位。⁵止:不去。⁶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⁷持:扶持。⁸颠:跌倒。⁹扶:搀扶。¹⁰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¹¹兕:独角犀牛。¹²柙:关猛兽的笼子。龟玉都是宝物。¹³龟:龟版,用来占卜。¹⁴玉: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¹⁵椟:匣子。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¹而近²于费(bì)³。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¹固:指城郭坚固。²近:靠近。³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孔子曰:“求!君子疾¹²³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guǎ),安无倾¹⁰。夫¹¹如是¹²,故远人不服,则修文¹³德以来¹⁴之。既来之,则安¹⁵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¹⁶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¹⁷而不能守¹⁸也;而谋动干¹⁹²⁰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²¹之内也。”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¹疾:痛恨。²夫:代词,那种。³舍:舍弃,撇开。⁴辞:托辞,借口。⁵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⁶患:忧虑,担心。⁷寡:少。⁸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⁹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¹⁰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¹¹夫:句首语气词。¹²如是:如此。¹³文:文教,指礼乐。¹⁴来:使……来(归附)。¹⁵安:使……安定。¹⁶相:辅佐。¹⁷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¹⁸守:守国,保全国家。¹⁹干:盾牌。²⁰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²¹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这里借指宫廷。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学习

一、一词多义
1、是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辞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曹刿请见(拜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被,受到。)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是谁之过与(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二、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疑问句 
(1) 求!无乃尔是过与
(2) 何以伐为
(3) 是谁之过与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 既来之,则安之
(4)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四、古今异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用兵;今义:有事情。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①“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
 ②“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季氏将伐颛臾》创作背景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