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王易(1889~1956)语言学家,国学大师,擅长诗词。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农历7月27日生。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王易多才博学。工宋诗,意境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飞经。写有多部著作如《修辞学通诠》。 王易的诗文(209篇)

()

人物生平

  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玄武湖、鸡鸣寺、扫叶楼、清凉山、花台等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谈笑声。他又与汪辟疆、余謇并称为民国时期的“江西三杰”。

  1934年,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兼任中央政治大学教务主任,请王易到中央政治大学。王易提出三条:第一, 不入国民党;第二, 不出席纪念周;第三, 不参加任何党派活动。罗家伦一口答应了他。不过他在中央政治大学任教时间不是很长的。

  1940年,王易到赣南中正大学任教,并出任国文系主任。当时国文系教授如程臻、欧阳祖经、胡光炜、严北溟、姚名达等皆一时人选,国学功力俱深。他又极力网罗人才,推荐丰城人涂世恩为副教授,其时涂世恩无正规学历,但有真才实学。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他创办《文史季刊》,发行二十余期。战后,中正大学迁南昌望城岗,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他在中正大学前后工作了八年。 解放后,在湖南文史馆任职。1956年8月30 日王易去世,安葬于长沙。

为读回肠当哭歌,东流真欲泪江河。便同短气嗟荆棘,尚许缘情赋薜萝。

一叶舟怀鸥梦乐,十年书检蠹尘多。天人骨肉秋相喟,隔巷时容戴笠过。

()

簇簇新桃隔古津,闲闲凉月待归人。相期旱岁为霖雨,只有山云最苦辛。

()

欲偿一岁苦,且尽今夕欢。呼儿举明灯,粲粲罗杯盘。

村酤亦殊酽,薄饮聊辟寒。语笑杂庄谐,中怀潜一叹。

()

久聚无殊欢,骤别良动情。江湖风雪中,送子竟远行。

去去道阻修,江雾黯冥冥。不辞寒堕指,但得光摇睛。

()

春风那堪握手,感情深似水。残更转、似酒初醒,金荷开尽红蕊。

自别后、吟怀渐冷,遥天盼断征鸿坠。乍传来、素简缄愁,又牵离思。

()

年光蛇尾已难持,日夕鸡埘会有期。欲办枯蜗成小隐,几烦文鲤托新诗。

扶床但顾痴儿笑,揽镜能无壮士疑。羡子临风一杯酒,不同惊枕听寒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