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葫芦的歇后语(晒裂的葫芦的歇后语)

葫芦的歇后语(晒裂的葫芦的歇后语)


篇1:葫芦歇后语

关于葫芦歇后语

如同装进闷葫芦里 —— 堵得慌

瘸拐李儿的葫芦 —— 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瘸拐李的葫芦 —— 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秋后的葫芦 —— 脸皮厚

葡萄架上的葫芦 —— 中看不中吃

破了葫芦碎了瓢 —— 啥也捞不到;啥也没捞的

攀枝爬墙的葫芦 —— 早晚得滚下来

牛背上放葫芦 —— 不稳当;非倒不可

南爪秧攀葫芦 —— 纠缠不清

没锯开的葫芦 —— 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没蒂的葫芦 —— 抓不住把柄;抓不到把柄

没长嘴的葫芦 —— 不言不语

没把的葫芦 —— 抓不住

卖油的不带葫芦子 —— 撩着卖哩

卖糖葫芦的 —— 串串红;一口气就吹起来

蚂蚁装到葫芦里 —— 乱碰

落井的葫芦 —— 掉在底下浮在上头;掉在底下浮在上面

刘海的风葫芦 —— 抖起来了

李铁拐的葫芦 —— 不知卖的什么药

老葫芦爬秧子 —— 越扯越长

狼啃葫芦头 —— 没有人味;没人味

癞子卖葫芦 —— 摆浪看

锯了嘴子的葫芦 —— 没口齿

锯了嘴的葫芦 —— 闷声不响;两片儿瓢;默默无言

锔了嘴的葫芦 —— 瞎小心

井里头的个葫芦子 —— 看起来很深,实际上漂着

接着葫芦挖籽 —— 挖一个少一个

脚踩葫芦 —— 晃悠悠

架子上的葫芦 —— 挂在那里

葫芦装糯饭 —— 装进容易倒出难

葫芦秧上结南瓜 —— 天下奇闻

葫芦下水 —— 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

葫芦下井 —— 浮在上头

葫芦头下水 —— 不沉;不称

葫芦头爬屋脊 —— 两边滚

葫芦头过河 —— 不沉

葫芦头掉井 —— 不沉;浮在上面

葫芦藤上开红花 —— 没见过的事

葫芦藤上结番瓜 —— 无奇不有

葫芦藤上的虫子 —— 丝儿叶儿一齐撂

葫芦丝 —— 瓜;死

葫芦牵进葡萄藤 —— 连档

葫芦飘没把勒 —— 闯锤

葫芦蔓缠上了南瓜藤 —— 难解难分;难解

葫芦落水 —— 吞吞吐吐;摇摇摆摆

葫芦里捉蛐蛐 —— 没跑;跑不了

葫芦里装水 —— 为的是嘴;点滴不漏

葫芦里盛水 —— 滴水不漏

葫芦里切菜 —— 有本领滴水不漏

葫芦里卖药 —— 不知底细;不知啥名堂

葫芦里卖啥药 —— 不知底细

葫芦里看地图 —— 糊里糊涂

葫芦里灌水 —— 吞吞吐吐

葫芦里点药 —— 猜不透

葫芦壳挂在颈上 —— 自找麻烦

葫芦壳挂颈上 —— 自找麻烦

葫芦结黄瓜 —— 变种

葫芦架子一齐倒 —— 分不清,理不明

葫芦沟里拉大车 —— 错不了辙

葫芦蜂的窝 —— 心眼多

葫芦墩的白米 —— 无错;无糙

葫芦掉在水里 —— 在下面浮着;不沉;不成

葫芦掉下井 —— 不沉;不成

葫芦掉井里 ——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沉;不成

葫芦掉井 —— 不沉;不趁;不成

葫芦掉到水井里 —— 假深入

葫芦掉到井里头 —— 不沉;不成

葫芦搭西瓜秧 —— 扯不清

葫芦不破瓢 —— 十足的傻瓜

关公脖子挂葫芦 —— 脸红脖子粗

狗尾巴熬西葫芦 —— 不是滋味

隔年的葫芦 —— 不开瓢

缸里端起葫芦瓢 —— 泼冷水

反过来一葫芦,侧转来一扁蒲 —— 出尔反尔

端起葫芦瓢 —— 泼冷水

冬瓜爬在葫芦上 —— 胡搅蛮缠;乱缠

冬瓜爬到葫芦上 —— 乱缠

东拉葫芦西扯瓢 —— 碰到什么抓什么;胡拉乱扯

东结葫芦西跑架 —— 转圈来了

东按葫芦西按瓢 —— 碰到什么抓什么;碰着什么抓什么

吊起来的葫芦 —— 个个累赘

点葫芦头 —— 不敲打不出来

地葫芦不叫地葫芦 —— 小藕儿;小呕儿

倒水入葫芦 —— 吞吞吐吐

倒吃糖葫芦 —— 大头在后面;大的在后头

打烂葫芦洒了油 —— 一无所得;倒霉透了

打葫芦说葫芦 —— 就事论事

吹糖葫芦的 —— 嘴上吹得好

串糖葫芦的竹签 —— 吃完就丢

抽瓜秧攀葫芦 —— 纠缠不清

吃糖葫芦儿 —— 串起来

吃了葫芦忘了蔸 —— 忘恩负义

厂甸的糖葫芦 —— 串上了

长足了的葫芦 —— 急开了瓢

草窝里长葫芦 —— 不等出头就老了;没见日头就老了

草稞葫芦 —— 没见天日就老了

草棵里长葫芦 —— 没有日子就老了

草棵葫芦 —— 没见天日就老了

踩烂葫芦赔两只瓢 —— 应该

不成葫芦不成瓢 —— 两不像

冰塘葫芦 —— 一串一串的

闭嘴葫芦 —— 肚里空

闭口葫芦 —— 肚里空

抱着葫芦不开瓢 —— 死脑筋

抱葫芦不开瓢 —— 死脑筋

宝塔顶上的宝葫芦 —— 尖上拔尖

半岩上的葫芦 —— 哪有这号种

扳了葫芦挖子 —— 挖一个少一个

扳不倒葫芦 —— 洒不了油

八月里的葫芦 —— 该下架了

八月间的葫芦 —— 该下架了

按着葫芦抠子儿 —— 挖一个,少一个

按着葫芦抠子 —— 挤个精光

按着葫芦浮起瓢 —— 顾此失彼

按下葫芦漂起瓢 —— 顾了这头儿顾不了那头儿

按下葫芦浮起瓢 —— 此起彼落

按倒葫芦起了瓢 —— 下去一个,又上来一个

按倒的葫芦瓢 —— 又起来了

属冰糖葫芦的 —— 成串儿

猪嘴葫芦瓢 —— 里虚;理虚

照着葫芦画瓢 —— 全盘照搬

照葫芦画瓢 —— 按老样子做(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依着葫芦画瓢 —— 全盘照搬;照样

一个葫芦锯两个瓢 —— 一对儿

瞎子摘葫芦 —— 顺藤摸瓜

偷南瓜带摘葫芦 —— 两不耽误;两得其便

铁皮葫芦 —— 外强中干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 —— 医不好自己的病(比喻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铁拐李的葫芦 —— 不知卖的啥药

铁打的葫芦 —— 口难开;不好开口;不开窍;难开窍

算卦先生的葫芦 —— 肚里有鬼

水中荡葫芦 —— 两边摆

水进葫芦 —— 吞吞吐吐

水缸里的葫芦瓢 —— 沉不下去

水缸里按葫芦 —— 松不得手

晒裂的葫芦 —— 开窍了

墙头上的葫芦 —— 两边滚

墙上的葫芦 —— 头重脚轻

南瓜秧攀葫芦 —— 纠缠不清

脑袋成了葫芦 —— 头昏脑涨

老鼠盗葫芦 —— 大头在后面;大的在后头

老葫芦爬秧 —— 越拉越长

架上的葫芦 —— 挂起来;挂着

葫芦秧套南瓜秧 —— 拉扯不清;胡搅蛮缠

葫芦藤上结南瓜 —— 不可能的事;无奇不有;天下奇闻

葫芦上架 —— 吊起来了

葫芦瓢 —— 里虚

葫芦瓢捞饺子 ——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葫芦蔓缠上南瓜藤 —— 难解难分

葫芦落塘 —— 摇摇摆摆;吞吞吐吐

葫芦里装糯米饭 —— 好进难出

葫芦里看天 —— 不知所以

葫芦壳挂在房梁上 ——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葫芦锯了把儿 —— 没嘴儿

反转葫芦,倒转蒲扇 —— 出尔反尔

冬瓜钱算在葫芦上 —— 混账

东扯葫芦西扯瓢 —— 胡拉乱扯

冰糖葫芦 —— 一串一串的

比着葫芦画瓢 —— 走不了样

棒子面煮葫芦 —— 胡胡涂涂

扳倒葫芦洒了油 —— 一不做,二不休

白痴的葫芦 —— 傻瓜一个

按着葫芦挖籽 —— 挖一个少一个

按下葫芦起了瓢 —— 顾了这头丢那头

篇2:葫芦歇后语

关于葫芦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如同装进闷葫芦里 —— 堵得慌

瘸拐李儿的葫芦 —— 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瘸拐李的葫芦 —— 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秋后的葫芦 —— 脸皮厚

葡萄架上的葫芦 —— 中看不中吃

破了葫芦碎了瓢 —— 啥也捞不到;啥也没捞的

攀枝爬墙的葫芦 —— 早晚得滚下来

牛背上放葫芦 —— 不稳当;非倒不可

南爪秧攀葫芦 —— 纠缠不清

没锯开的葫芦 —— 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没蒂的葫芦 —— 抓不住把柄;抓不到把柄

没长嘴的`葫芦 —— 不言不语

没把的葫芦 —— 抓不住

卖油的不带葫芦子 —— 撩着卖哩

卖糖葫芦的 —— 串串红;一口气就吹起来

蚂蚁装到葫芦里 —— 乱碰

落井的葫芦 —— 掉在底下浮在上头;掉在底下浮在上面

刘海的风葫芦 —— 抖起来了

李铁拐的葫芦 —— 不知卖的什么药

老葫芦爬秧子 —— 越扯越长

狼啃葫芦头 —— 没有人味;没人味

癞子卖葫芦 —— 摆浪看

锯了嘴子的葫芦 —— 没口齿

锯了嘴的葫芦 —— 闷声不响;两片儿瓢;默默无言

锔了嘴的葫芦 —— 瞎小心

井里头的个葫芦子 —— 看起来很深,实际上漂着

接着葫芦挖籽 —— 挖一个少一个

脚踩葫芦 —— 晃悠悠

架子上的葫芦 —— 挂在那里

葫芦装糯饭 —— 装进容易倒出难

葫芦秧上结南瓜 —— 天下奇闻

葫芦下水 —— 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

葫芦下井 —— 浮在上头

葫芦头下水 —— 不沉;不称

葫芦头爬屋脊 —— 两边滚

葫芦头过河 —— 不沉

葫芦头掉井 —— 不沉;浮在上面

葫芦藤上开红花 —— 没见过的事

葫芦藤上结番瓜 —— 无奇不有

葫芦藤上的虫子 —— 丝儿叶儿一齐撂

葫芦丝 —— 瓜;死

葫芦牵进葡萄藤 —— 连档

葫芦飘没把勒 —— 闯锤

葫芦蔓缠上了南瓜藤 —— 难解难分;难解

葫芦落水 —— 吞吞吐吐;摇摇摆摆

葫芦里捉蛐蛐 —— 没跑;跑不了

葫芦里装水 —— 为的是嘴;点滴不漏

葫芦里盛水 —— 滴水不漏

葫芦里切菜 —— 有本领滴水不漏

葫芦里卖药 —— 不知底细;不知啥名堂

葫芦里卖啥药 —— 不知底细

葫芦里看地图 —— 糊里糊涂

葫芦里灌水 —— 吞吞吐吐

葫芦里点药 —— 猜不透

葫芦壳挂在颈上 —— 自找麻烦

葫芦壳挂颈上 —— 自找麻烦

葫芦结黄瓜 —— 变种

葫芦架子一齐倒 —— 分不清,理不明

葫芦沟里拉大车 —— 错不了辙

葫芦蜂的窝 —— 心眼多

葫芦墩的白米 —— 无错;无糙

葫芦掉在水里 —— 在下面浮着;不沉;不成

葫芦掉下井 —— 不沉;不成

葫芦掉井里 ——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沉;不成

葫芦掉井 —— 不沉;不趁;不成

葫芦掉到水井里 —— 假深入

篇3:葫芦的歇后语

1、没蒂的葫芦——抓不住把柄/抓不到把柄

2、没长嘴的葫芦——不言不语

3、没把的葫芦——抓不住

4、卖油的不带葫芦子——撩着卖哩

5、卖糖葫芦的——串串红/一口气就吹起来

6、蚂蚁装到葫芦里——乱碰

7、落井的葫芦——掉在底下浮在上头/掉在底下浮在上面

8、刘海的风葫芦——抖起来了

9、李铁拐的葫芦——不知卖的什么药

10、老葫芦爬秧子——越扯越长

11、狼啃葫芦头——没有人味/没人味

12、癞子卖葫芦——摆浪看

1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14、锯了嘴的葫芦——闷声不响/两片儿瓢/默默无言

15、水里按葫芦——你起我落/此起彼落/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顾不到哪一个

16、水皇的葫芦——两边摆

17、水底里捺葫芦——一个捺下去,一个又上来

18、树枝吊葫芦——木瓜

19、盛酒的葫芦——度量大/肚量大

20、蛇缠葫芦——假充龙戏珠

21、葫芦里捉蛐蛐——没跑/跑不了

22、葫芦里装水——为的是嘴/点滴不漏

23、葫芦里盛水——滴水不漏

24、上市的糖葫芦——串上了

25、上好的葫芦锯两截儿——没事儿找事儿

26、山楂做糖葫芦——穿上了/串上了

27、三个钱买个糖葫芦串——有吃没玩的

28、如同装进闷葫芦里——堵得慌

29、瘸拐李儿的'葫芦——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30、瘸拐李的葫芦——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31、秋后的葫芦——脸皮厚

32、葡萄架上的葫芦——中看不中吃

33、破了葫芦碎了瓢——啥也捞不到/啥也没捞的

34、攀枝爬墙的葫芦——早晚得滚下来

35、牛背上放葫芦——不稳当/非倒不可

36、南爪秧攀葫芦——纠缠不清

37、没锯开的葫芦——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38、锔了嘴的葫芦——瞎小心

39、井里头的个葫芦子——看起来很深,实际上漂着

40、接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41、脚踩葫芦——晃悠悠

42、葫芦飄没把勒——闯锤

43、葫芦蔓缠上了南瓜藤——难解难分/难解

44、葫芦落水——吞吞吐吐/摇摇摆摆

45、葫芦里切菜——有本领滴水不漏

46、葫芦里卖药——不知底细/不知啥名堂

47、葫芦里卖啥药——不知底细

48、葫芦里看地图——糊里糊涂

49、葫芦里灌水——吞吞吐吐

50、葫芦里点药——猜不透

51、架子上的葫芦——挂在那里

52、葫芦装糯饭——装进容易倒出难

53、葫芦秧上结南瓜——天下奇闻

54、葫芦下水——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

55、葫芦下井——浮在上头

56、葫芦壳挂在颈上——自找麻烦

57、葫芦壳挂颈上——自找麻烦

58、葫芦结黄瓜——变种

59、葫芦架子一齐倒——分不清,理不明

60、葫芦沟里拉大车——错不了辙

61、葫芦头掉井——不沉/浮在上面

62、葫芦藤上开红花——没见过的事

63、葫芦藤上结番瓜——无奇不有

64、葫芦藤上的虫子——丝儿叶儿一齐撂

65、葫芦丝——瓜/死

66、葫芦牵进葡萄藤——连档

67、隔年的葫芦——不开瓢

68、缸里端起葫芦瓢——泼冷水

69、反过来一葫芦,侧转来一扁蒲——出尔反尔

70、端起葫芦瓢——泼冷水

71、冬瓜爬在葫芦上——胡搅蛮缠/乱缠

72、冬瓜爬到葫芦上——乱缠

73、葫芦搭西瓜秧——扯不清

74、葫芦不破瓢——十足的傻瓜

75、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76、狗尾巴熬西葫芦——不是滋味

77、葫芦头下水——不沉/不称

78、葫芦头爬屋脊——两边滚

79、葫芦头过河——不沉

80、长足了的葫芦——急开了瓢

81、草窝里长葫芦——不等出头就老了/没见日头就老了

82、草稞葫芦——没见天日就老了

83、草棵里长葫芦——没有日子就老了

84、草棵葫芦——没见天日就老了

85、踩烂葫芦赔两只瓢——应该

86、不成葫芦不成瓢——两不像

87、冰塘葫芦——一串一串的

88、闭嘴葫芦——肚里空

89、闭口葫芦——肚里空

90、抱着葫芦不开瓢——死脑筋

拓展:关于葫芦的意象变迁

葫芦呈扁长方形或卵圆形,长1.2~1.8cm,宽大约0.6cm,表面浅棕色或淡白色,较光滑,并有两面对称的四条深色花纹,花纹上密被淡黄色绒毛,一端平截或心形凹入,一端渐尖或钝尖。对种皮质硬而脆,子叶,乳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微甜。

葫芦不仅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和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篇4:铁拐李的葫芦歇后语及答案

铁拐李的葫芦歇后语及答案

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什么药。

铁拐李的葫芦里是什么?铁拐李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八仙之一。他满脸络腮胡子,一只瘸腿上鲜血淋漓,腋下挟着一根铁拐,是个叫花子的形象。据说他姓李,名玄,原来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修炼得道之后的某一天,他忽然高兴起来,灵魂出窍,去找太上老君下棋,把个躯亮留在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暗白额猛虎,三口两口把李玄的躯体吃了。待李玄的灵魂回来,再也找不到“家门”了。无可奈何,只好在空中飘游。一日见山脚下倒毙了一个瘸乞丐,就借那尸体“寄托”复元,成了后来那个模样。他又用法术把瘸乞丐的打狗捧变成铁杖,从此号称“铁拐李”。他背上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葫芦,听说装的都是灵丹妙药,可是他自己腿上的`伤却一直没治好。所以人们创作了歇后语: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什么壬与。

铁拐李的葫芦这句歇后语含有眨义,比喻某些人讲的好听,但与自己蛇行为对不上号。

传说铁拐李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他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成了现在模样的仙人。山东的那个版本,却有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铁拐李成仙故事,不妨说来大家听一听。

很久以前,有师徒二人在山东棋山炼丹修行。一天,徒弟在山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山里娃娃,两个人正玩得起劲,娃娃突然消失了。徒弟回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师傅,师傅觉得奇怪,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哪来娃娃?第二天,徒弟又要上山,师傅吩咐徒弟,见到那个娃娃,把红线的一端系到他的手上。师徒二人顺着红线找到了一个千年何首乌。师傅知道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必须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没有想到到了第七天上午,徒弟闻到奇香,安奈不住,偷吃了仙物,得道而去。师父回来一看,知道徒弟偷吃了仙物,只好一口喝干了蒸笼里的何首乌汤。结果仙力不到,飞了不远就落下来了,一条腿落下个瘸疾。后来遇上太上老君赠给他一根法力无边的拐杖!师傅便成了八仙中的铁拐李。

当然,这是传说,没有真凭实据。不过,故事中的何首乌确有其物。何首乌是一味中药,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能解毒、润肠、消痈;制首乌能补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篇5:葫芦_

我的家乡在首都北京。北京是一座古城,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北京的小吃也有很多哦!像什么驴打滚、艾窝窝、烤鸭……

作为主人翁,我最要向你介绍的就是那又酸又甜的糖葫芦了。糖葫芦非常好吃,但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这其间还有许多讲究呢!

糖葫芦要好吃,得用许多配料:红果、山药、红小豆……而且,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焖好炉火,洗好一块大理石板,往上面擦好油,削好、洗净、晾干一根根串糖葫芦的竹签,洗净山楂和配料,备工作就算做完了。做糖葫芦先要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然后要把洗净的山楂一个个的串在竹签上。接下来,要把串好的葫芦在糖锅里滚蘸。再在大理石板上甩出长长的糖风,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在小区门口,就有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那儿的糖葫芦,做得特别正宗。每每进出小区,我都会被糖葫芦的香味所吸引。接着便是买上一串糖葫芦,慢慢的放入口中――又酸又甜,妙不可言!放学回家,也能看见小摊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有些馋了?欢迎来北京玩,我肯定会拿最好的糖葫芦招待你!Welcome to Beijing!

篇6:葫芦

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哎呦,哎呦,累死人了,这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当然是从赵六的院子里传来的。原来赵六在院子里掘地,想把自己的漫画书藏起来。

这书要是被妈妈发现了,一定没好果子吃。他就这么想着,突然铲子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是个葫芦。切,还以为是什么宝贝呢,只不过是个葫芦啊!赵六边说边把葫芦仍到一边。可就是这么一晃动,葫芦竟发出了七彩的光芒,从里边跳出了一个蓝色的精灵。打搅别人睡觉总得打个招呼吧!那蓝色精灵开口说话了。你你又不是人,还还用得着打招呼吗?赵六说话声音都颤抖了,蓝色精灵没理他,可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凝视着赵六的眼睛。

想要藏漫画书啊,这么容易的事儿。蓝精灵又说话了,这次他没耽搁,帮助赵六把洞挖深了点儿,再把漫画书放了进去。赵六愣住了,因为世界上没任何人能挖这么快。不过,更让他惊讶的是,这精灵竟能看穿人心。这很简单,只要专注看一个人的眼睛,因为那里面装的是那个人的心思。

从今以后赵六想什么,都会得到什么。可他从来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宝葫芦偷来的,直到有一天赵六碰见了一位盲人姑娘,那姑娘手里牵着一只雪白的狗,那狗十分乖巧,只是为小姑娘带路,并无二心,看来是只导盲犬赵六心想。它多可爱啊!要是我也有一只就好了。就这么想着,他就慢慢走回了家。可一踏进门,就见一只雪白的狗立在那儿,快速摇着尾巴,一副很心急的样子。啊?我家里怎么有这只狗?那不是那位盲人姑娘的吗?这时蓝色精灵说话了:喂,不是你喜欢那只狗吗?我就帮你带回来了。你你你赵六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他顿时明白了那些他不劳而获的东西,全是偷来的。这时,有许多话想说出来可都化为愤怒,他拿起宝葫芦使劲儿往窗外一扔,可没想到宝葫芦又自己飞了回来,没用的你是我的主人你永远弄不坏我,也别想离开我。赵六扔累了,又看向了那只小白狗。

突然他大喊:小白狗,跟我来,我带你去见见你的主人。那白狗似乎听懂了人话,跟着赵六奔出了家门,一路沿着脚印找到了小姑娘。小姑娘,此时膝盖破了,流出了鲜血。走,我带你去医院。赵六扶着小姑娘往前走。不可以赵六生气了,他把盲人姑娘安放在了一把椅子上,又大喊: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偷走别人东西,让我变得变成一个小偷!告诉你,世界上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不,不要再说了。宝葫芦瞬间化成一堆水,消失了。

最后赵六再也没敢想起宝葫芦。直到有一天,张三遇见了一位神仙,他也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