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1875—1898)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十九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又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间,与谭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衔入军机,参与新政。政变起,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轩诗集》。 林旭的诗文(200篇)

()

人物生平

  自幼入私塾学律赋,博学强记,聪慧好学。年长曾随岳父沈瑜庆游武昌,结识赞同维新变法

  人士陈宝箴、陈三立父子。1893年回乡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一名举人。1894年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不中。次年再次赴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又不中,乃入贽于内阁中书。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基于国家与民族的严重危机,开始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维新变法运动。5月2日,与同试举人“发愤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1897年入张元济等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增长了西学才干。1898年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不久,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他为该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朝廷命四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才。翰林学士王锡藩以“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将他推荐给光绪帝。9月5日,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在9月5日到14日10天里,上书言事最多,不少变法上谕出自他的手笔。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再次“训政”,他与谭嗣同等皆被捕入狱。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

好事相寻信有缘,肯钞诗去愧流传。止堪留作停云记,不忘南堤五月天。

()

论诗如文教多派,能驿众家即无害。孤生为盗颇自封,比来稍欲观其外。

几人南郭空连墙,谁士郯途忽倾盖。细思离合似有缘,妄生分别旋自戒。

()

江南雨熟梅初黄,淮北雨冷川涨长。人言日发二三尺,盐船衔尾还两塘。

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

()

梦见孝岩萝树青,偃松闻已化龙形。宜州今日添新语,一郡游人上沈亭。

()

六月长安无一事,借人庭馆看西山。鹿车是处堪同挽,留滞何因却未还。

()

随俗蹉跎会面违,坐才奔走寄声稀。徒劳设伏遮归路,不觉平明敌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