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出塞朗读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

徐锡麟朗读
()

猜你喜欢

儒家急。儒家不悟行尸客。行尸客。钻研活路,无遮无隔。令人泛海夸强测。岂思风浪扁舟溺。扁舟溺。此般宁忍,劝君休息。

()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

陈君夙以能诗名,鹤立黉舍声铮铮。我来讲肆君已去,倾耳不得闻韶韺。

今君忽归自闽海,使我倒屣欢相迎。囊中新诗有乐府,上排籍建摩长庚。

()

兰台遗漆书,汲冢收竹简;辛勤万卷读,不负百年眼。

围座浩纵横,插架高?嵼。

()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

()

居常理家教,怪尔远诗书。对面起嗔恚,恩情乖本初。

朅来远离别,音耗閒居诸。岂无公家饭,念尔靡来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