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谐音笑话歇后语(谐音笑话歇后语可以研究什么)

谐音笑话歇后语(谐音笑话歇后语可以研究什么)


篇1:谐音笑话歇后语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

这种打法)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灯盏无油―― 火烧芯(心)

地里的罗卜―― 上清(青)下不清(青)

豆腐渣炒耦片―― 迷(弥)了眼

豆腐干煎腊肉―― 有言(盐)在先

肚子里行船―― 内行(航)

对着镜子怒吼―― 自暴自弃(气)

打架揪胡子―― 谦虚(牵须)

打烂锅头―― 没得主(煮)

打鱼人回家―― 不在乎(湖)

篇2:谐音歇后语笑话

癞蛤蟆不长毛 -- 天生那路种子

雷公躲进土地庙 -- 天知道地知道

雷婆找龙王谈心 -- 天涯海角觅知音

馆子里的筷子 -- 天天吃肉鱼,就是长不胖

和尚撞钟 -- 天天的事

叫化子争火门 -- 天堂是人家的

杨二郎的三只眼 -- 天下无双

印板上的活 -- 天天如此

雨水煎菜 -- 天上的味儿

玉皇大帝做媒 -- 天作之合

玉皇大帝打筋斗 -- 天翻地覆

玉皇大帝送祝米 -- 天大人情

玉皇大帝娶亲 -- 天大喜事

玉皇大帝愁附马 -- 天大笑话

云端里老鼠 -- 天生的好(耗)

云里放笼屉 -- 天真(蒸)

站在云彩上朝上看 -- 天外有天

张嘴掉进个烤鸭子 -- 天赐

狗尿苔打卤 -- 天生不是好蘑菇

塔顶上散步 -- 无路可走

太监娶老婆 -- 无奈何

太监去修行 -- 无有二心

天狗吃日头 -- 无从下口

天井院里竖竹竿 -- 无依无靠

汉字谐音笑话和歇后语【2】

1.为什么

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叫魏茂。他在中国找工作。他来到一个公司里,一个人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我姓魏。”“魏什么?”“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

2.“中国的疆域”

李先生:中国的疆域有多大?

某学生:中国的江玉?长江的江玉还是黑龙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绩,可能倒数第一。

某学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读书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数=dàoshǔ=到蜀

3.美日在亚洲

李先生:你怎么说美、日都在亚洲?

全求通:我说每日都在亚洲怎么不对?我不是天天都在亚洲吗?

4.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5.蘸着吃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6.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7.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

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歇后语: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碗吃饭--靠天(添)

篇3:字谜歇后语谐音笑话

字谜歇后语谐音笑话

谐音笑话【1】

早年当兵要过政审一关,有不清白的家庭历史的人是不可能被录取的.

云南

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那两只烤鸭来甩

甩!”等了一会,他们见那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不及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

什么不给他们上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有只烤鸭来甩甩的么 ?”

注:(“甩甩”在云南方言中指的是“吃”)

有谐音的歇后语【2】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谐音的歇后语【3】

音类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篇4:谐音笑话的歇后语

1)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3)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4)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5)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6)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7)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8)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9)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10)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11)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12)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13)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14)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15)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16)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17)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些谁?)

18) 二十五两--半疯(封)

19) 二三四五--缺衣(一)

20)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21)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22)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23)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

24) 统独”大战)

25)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26)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27)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28)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29)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30)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31)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32)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33)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34)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35)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36)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37)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

38) 的大有人在)

39)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40)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41)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42)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43)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44)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45)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46)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47)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48)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49)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50)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篇5:小学谐音歇后语笑话

汉字谐音的笑话歇后语【1】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词语首拼